内容摘要:導讀:小米在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文件,有望成為港交所“同股不同權”第一股。將是2014年來全球最大IPO。劃重點小米計劃使用IPO募集資金30%用於產品研發、30%用於全球擴張。小米2015年至201
導讀:小米在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文件,有望成為港交所“同股不同權”第一股。將是2014年來全球最大IPO。
劃重點 小米計劃使用IPO募集資金30%用於產品研發、30%用於全球擴張。
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.11億元、684.34.億元和1146.25億元
2017年,小米虧損439億元,2016年小米利潤4.916億元,2015年小米虧損76億元。
5月3日消息,從港交所官網獲悉,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請文件。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“同股不同權”第一股。將是2014年來全球最大IPO。
小米計劃使用IPO募集資金30%用於產品研發、30%用於全球擴張。
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招股書的公開信中向所有現有和潛在的用戶承諾:“從2018年開始,每年小米整體硬件業務(包括智能手機、IoT及生活消費產品)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%。如有超出部分,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。”公開信息顯示,2017年蘋果整體業務淨利率為21.1%,華為整體業務淨利率為7.9%。即便是公認淨利率較低的家電行業,海爾為6.6%,美的為7.7%,都高於5%。
小米近三年的財務數據體現了業務飛速的增長。招股書披露,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.11億元、684.34.億元和1146.25億元,2017年同比增長67.5%;經營利潤為13.73億元、37.85億元和122.15億元,2017年同比增長222.7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增速非常強勁。招股書顯示,2015年、2016年、2017年,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.5億元、91.5億元、320.8億元。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同比暴漲了250%,充分驗證了小米模式在全球市場具有普適性。
2017年,小米虧損439億元,2016年小米利潤4.916億元,2015年小米虧損76億元。
截至2017年12月31日,小米淨負債1272億元,累計虧損1290億元。

本次IPO的聯席保薦人包括中信裏昂證券、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。
小米大事記:
2010年,小米成立
2012年,小米年收入突破10億美元
2014年,根據IDC數據,小米成為中國大陸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
2014年,小米年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
2015年,MIUI係統月活用戶超過1億
2017年,小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
2017年第四季度,據IDC統計,小米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
2017年,據艾瑞數據,在2017年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,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,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,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。
在小米遞交招股書之前,多家機構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。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,小米第一季度則擠掉OPPO,位於第四,市場份額達到7.5%。
受益於中國和印度市場出貨量大增的推動,小米第一季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,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01%。
人事調整方麵,4月底,小米CEO雷軍今日發布內部郵件,宣布任命小米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,雷軍稱,期待周受資在財務、投資、HR等方麵發揮更大作用。
雷軍同時宣布,小米聯合創始人周光平、黃江吉辭去公司職務。雷軍說,因為個人原因,兩位聯合創始人選擇新的生活方式,決定辭去在公司擔任的職務。
當然,讓外界最關注的,當屬雷軍的一次表態:小米的產品淨利潤率將保持在5%之下,如果超出將通過其他方式回饋給消費者。
對此表態,有外媒指出,低利潤率讓小米在許多國家獲得了市場份額,但是一些投資人認為,低利潤率將會限製小米未來的盈利能力。
(招股書內容正在持續更新中)